市面上有標榜可以達到管邊防水效果的塑膠件,印象中以前的廣告是強調可以方便地將防水材料塗刷進管內。
那是因為本身沒有足夠的防水施工經歷,所以不懂防水層都容易在接縫處裂開的特性,尤其又是在90度角的地方,才會強調可以方便地將防水材料塗刷進排水管內。
試想一下,管邊容易漏水,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排水管是塑膠,地面是水泥,灌漿時容易因為一個細節沒注意到,而造成管邊與水泥的密合度不足,加上又是不同材質、伸縮係數也不一樣,所以相比之下,比同樣水泥地面與牆面的接縫處,又更容易漏水。
因為不論是油性、水性、單液還是雙組型的防水塗料。只要塗刷在管邊接縫上,都有可能會在同樣的地方裂開
也聽過說,可以在管邊接縫處,打一條填縫膠,這種作法也是不懂材料的使用
填縫膠跟矽力康的使用方式大致一樣,使用在90度角的地方,例如窗框洗手台浴缸旁,雖然也是條狀,但它是三角形的
如果是用在縫隙裡面的填縫,它也是三角形-四方形的形狀
這類的材料.是不能扁扁的條狀,除非是用來將上下方材料,互相黏著使用,
所以條狀,只能是類似3角型或多角形有厚度的形狀,否則就會很容易出現局部翹邊、空鼓、附著不良的現象。
所以要用在地面排水管,就要先在管邊接縫處,往下打除至一定的寬度與深度,還要小心不能打到塑膠管,不然萬一塑膠管的管體出現裂痕,這種裂痕通常都是往下的一條,就真的要哭都沒眼淚了
而且,如果想買來防止管邊漏水的塑膠件,還要在塑膠件與地面接縫處打V槽填縫,
那就用原本的排水管也可以如此做法,又何必多花錢,換這管件,而且加大管徑,等於增加接縫的長度,增加漏水的機率而已
原本就是因為異材質的接縫,會比同材質的接縫,還更容易漏水
所以常見的漏水,除了在裂縫處以外,還有牆面與地面的接縫處以及管邊漏水
所以用塑膠材質來防止管邊漏水,基本上就已經違反防水的基本觀念了
1.如果是塑膠的預埋件,管徑越大,等於接縫處的長度就越長,換這種加大管徑的管件,等於只是增加接縫的長度,增加漏水的機率而已
2.如果不是預埋件,因為塑膠本身有一定的硬度,而地面也不是一定都是完全平整的,
所以也很難可以完全的服貼,而且排水管本身也有分厚管、薄管,
更何況舊屋的地面排水管,也經常看到非正圓、變形的,
所以一開始使用塑膠材質的設計方向就錯誤了,因為是需要能抗裂且一體成形的材質,從地面直接延伸折進管內,而且還必須夠軟,才能跟著地面的凹凸而服服貼貼的密合。
這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防水施工經歷所以只能用想像中的防水方式來設計
所以只有真正瞭解專業防水細節與材料特性,才能研發出更接近完美的防水輔助材料
因為有很多地面排水管周圍的地面,都不是完全平的。例如很多管邊都有小的水泥塊沒清乾淨,或是預留放置防臭落水頭或在落水頭四周做洩水坡度…等等。
有很多排水管,是使用吊管的方式,如果吊管固定的不是很嚴謹,或是小木屋,排水管從地木板穿上來,或是給排水管從輕隔間牆面穿出來。
對於這一類接縫密合度,已經先天不良的管邊,也就是說,就算管邊已經出現縫隙。因為得意管邊防水套,是一大片壓在接縫處上面,而且還是一體成形的往管內延伸進去的防水套,因為只有套進去,加上材質也軟,也沒有使用黏著材料與排水管的內壁黏合在一起。
所以無論給、排水管遇到甚麼樣的地震,如何搖晃,得意管邊防水套,都不會因為被拉扯而脫離裂開,
無論是施工的便利性或是防水效果的長久性,市面上唯一只有 得意管邊防水套的發明專利,效果最好。因為其他防止管邊漏水的塑膠件,選擇塑膠製作,從一開始的設計就已經是錯了,
在 得意專業抓漏防水技術教學本 防水規劃設計篇節裡面,我有說一個較簡單的口訣,就是,
他硬,我就軟。例如屋頂防水
他軟,我可能就可以硬。例如金屬類包覆
必要時,就軟硬兼施。例如伸縮縫
這也是就好像為什麼絕大多數,用在建築物的防水材料,都會強調有彈性、有延展性的原因,
就是因為建築物本身是硬的,所以地面以上的防水材料,例如屋頂外牆…等等的防水,就最好不要跟他硬碰硬。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防水材料都會強調有延展性可彎曲有彈性這類的廣告語
而絕大多數的人,也都喜歡使用彈性水泥防水材。
水性防水塗料從單液演變到加水泥、加纖維絲、加各種物質材料,再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彈泥這麼多年了,還是有很多人的防水喜歡用PU,就是因為真正好的PU其彈性延展性是彈泥比不上的,當然也聽過有人說PU不好,那只是因為PU被很多人給玩壞了, 並不是材料不好
備註:以上不包含負水壓防水[本來這一段寫了很多,因為突然停電讓電腦重啟,導致用了很多時間輸入的文字遺失,已沒動力在寫這一段了。已遇過停電很多次了,雖然每次都不足一秒鐘,但都會讓電腦重新開機,而這次是在我打了很多字禿然停電,第一時間的反應是,現在、馬上、立即在網路上買一台在線式不斷電系統,不說了,馬上就買。
話題趕快轉回來,所以如果為了讓防水塗料方便刷進管內,所以加大管徑。對防水是沒甚麼幫助,這樣其實也只是加大接縫處的長度,增加漏水的機率,如同浴室經常可見的管邊漏水,除了排水管邊,也經常發生在化糞管邊是一樣意思。幸運的是,因為上小兩側的管徑不同,讓管邊從直條狀變成彎曲狀,是這個在幫忙達到一些擋水的效果。
在2019年版的 得意專業抓漏防水技術教學本 出版之後。有聽說做法有改變了,就是在預埋件與地面的接縫處上面,打上一條填縫膠。這也是因為不懂材料特性,才會這樣設計。
因為填縫膠與矽利康都一樣,有看過打在窗框邊接縫處的矽利康嗎?雖然看起來也是條狀的沒錯,那要是3角形的形狀才可以,而不是扁扁的條狀。因為沒有足夠厚度的條狀,過一段時間之後,是很容易因為收縮,造成會在局部的密合處的中間或邊緣,出現與附著體分離而出現空鼓的現象。
有試驗精神的人,可以試著打一條扁形的條狀在水泥上面,是不是過一段時間之後,中間很容易就出現空鼓分離。
想知道管邊防水套為什麼可以用填縫膠,就要先知道為什麼排水管邊,會比化糞管邊還容易漏水,想知道這個就要先知道貼地磚的工序,還需要知道一些防水材料特性以及一些防水規劃設計。
想知道為什麼化糞管為什麼容易漏水也要先知道馬桶的安裝方式,對於防水而言,很多都是需要有整體的考量與規劃。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落水頭會等旁邊地磚先貼好之後,最後才會放置落水頭,為了避免黏貼地磚的水泥砂流進排水管內,所以水泥砂不會放太多太靠近排水管。
因為是使用水泥類材料,去黏著固定落水頭,為了避免黏著落水頭的材料掉進排水管內,所以只會在周圍幾個點,放上少量黏著材料去固定落水頭,所以落水處的周圍會有較大的空間,加上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例如地磚落水頭位置不正、防臭落水頭…等等的問題,都會造成地磚上面有一部份的水,在流進排水管內之前,會先衝擊排水管邊。如此經年累月一直被水衝擊、一直衝擊、衝擊……
也有很多管邊漏水,是因為地面排水管沒切與地面平整,甚至還有人會教別人說,浴室漏水就把地排盡量加高,地磚上的浴室用水,就能完全流進排水管內,這麼做也確實能解決浴室用水的排水問題,解決一部分的漏水問題當然:造成浴室漏水有很多原因,有遇過只是因為馬桶沒安裝好,造成每沖一次水,就會有一些水流進地磚下方
也遇過使用洗手台的時候,因為在壁面排水的地方會回流,水從壁磚內往下流到地磚下方,所造成的漏水,
也遇過是因為管道間的問題,也遇過埋在牆壁裡面的排水管問題,也遇過牆壁裡面化糞管的問題所造成的漏水..等等,總之造成漏水的可能性有很多,
地面排水管沒切與地面防水層平整,就代表積在管邊的水,就會有多高,因為只有超過排水管高度的水,才會流入排水管內,所以有些浴室永遠都會有霉味,潮濕味,地磚縫發霉、長黑斑…等等,很多都是此原因所造成的
這也會讓本來只是很微小的問題,就是因為排水管沒切,造成地磚下的水無法排水,積在管邊的水,從管邊接縫處往下流,或是水往低處走,因此造成水往門檻處往外流,從地面與牆面接縫處跑出來,因為只要是比排水管還低的地方,都屬於低處
即便看似很簡單的浴室防水,在施工時,也是有一些細節須注意,其實就跟很多行業一樣,越是不懂,就會覺得越簡單
所謂專業的防水,就跟很多事情都一樣,都是需要有完整的配套,不能學一半,做一半,一樣的做法,只做一樣不行,但只要有完整的規劃設計,就沒任何問題
話題越說越遠了,現在轉回來,所以如果要將填縫膠補在管邊,正確做法是需要先在管邊的接縫處,打出一條凹槽,其寬度與深度需要有一定的比例,太淺太窄也不行。
又如果,還需要在管邊,先打出一個凹槽之後,還要先確實清潔凹層內的砂石才能填縫,又增加填縫的難度,因為還要小心翼翼的在敲打管邊凹槽的同時,不要打到排水管,不然造成塑膠管裂開,反而更慘。更何況還不如直接把就一般的排水管,同樣做法也是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那還需要這預埋件嗎?
那為什麼管邊防水套就可以呢?
原因管邊防水套是一體成型的一整片壓在上面,而且防水套的上面有防水層壓著,再上面還被水泥層壓著。因為夠軟,所以就算排水管旁邊的水泥砂不是很平整 ,也可以隨著地面的凹凸而服服貼貼的密合。
所以雖然落水頭正下方的周圍,會有較大的空間,可以讓那些沒有經過防臭落水頭,直接進入排水管排走,而是從防臭落水頭邊緣,直接衝擊在排水管邊與水泥地面的接縫處上面。
因為這較大空間可以直接滴落衝擊的正下方,就是與電纜電線同樣EPDN橡膠材質的一大片一體成型的管邊防水套。
這種浴室用水跟下大雨還是梅雨季節或是颱風天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而且時間還短,有多少室外的電纜電線歷經30年的日曬雨淋,依舊還是正常運作者。
例如我有一要好朋友住家屋齡約35年,蓋好沒幾個月就搬進去住了,當初走室外屋頂給冷氣用的電纜線以及電話線,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用著,電話網路一樣通,冷氣也只有夏天太多台冷氣一起運作才會跳電,更何況是埋在浴室地磚下方,完全沒有被紫外線破壞的問題。
所以就算多年後排水管邊的防水層失效了,底下的管邊接縫處也已經裂開,也還會有不怕浴室用水之水壓衝擊的管邊防水套,依舊保護著管邊接縫處不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