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防水材料少、注重的是各種細節與技巧,現在材料多、缺的是細節

材料商的專業,是如何把材料賣出去,如何把材料賣給你,並不是防水施工,因此不會有太多細節,以及更多防水應具備的觀念。

而大多數一開始的防水技術,只來自於材料商,或看別人怎麼做,並不懂其用意與應注意事項,也只會有樣學樣也跟著怎麼做而已,所以有很多人無論從事防水工作多少年以上,對於這方面都還很薄弱。

就如同有些從事防水的新進人員,就算手把手的教,經過半年一年都還不見的一定就會[當然這並不包含材料商所教的那一種,只有塗塗抹抹沒有太多細節的[專業防水]]

更別說防水還細分成各種防水,這些都需要先有多位不同防水專業前輩的經驗傳承,加上長年堅持都親自動手施工,日積月累的經驗,以及小天賦

舉例來說,在三十幾年前那個沒甚麼水性防水材料的年代,因為地面排水管邊是需要使用[防水粉刷]去壓在管邊,所以是不能切除的。

 但隨著材料的進步,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在施作防水時,依舊還是不懂得切除地面排水管,甚至只是把防水塗料滾刷個幾道,沒有細節,就說是專業防水

甚至有很多人,直到現在還是告知他人,地面排水管越高,越接近地板落水頭越好,其實都是不懂得真實防水原理,所以才不懂得,當使用的材料不同,也須有相對應最適合的工法配合,因為防水是需要有整體的規劃

排水管距離防水層有多高,就代表日後地磚下方的水泥砂層,積水的高度就會有多高,這麼簡單的道理也不懂

只因很多人的防水技術來源,少了防水前輩的技術傳承,只有來自於材料商,所以並不會懂得太多防水原理與應注意事項

1980年代,無論是鐵工、木匠、泥作眾多行業的施工者,都是經由相關專業前輩,將所學到的技術,再結合自己長年累積的經驗,在實務中口耳相傳,手把手的教,將其技術傳承下去。

而所謂的鐵工,還可以細分專做不鏽鋼或一般鐵件,土木包工業裡面,也是分為主要作哪方面的工作,簡單的說,土木包工業也可以合法蓋幾層樓以下的房子,但不是所有的土木包工業都會蓋房子,都有其主要經營項目,很多行業都是如此,

防水也是相同,所謂的防水,看似都屬於防水,卻又是各自不同專業所組合而成,如下

三十幾年前的防水大致分為三大類

1.屋頂是以瀝青油毛氈為主,也有進口的熱融毯以及雙液型油性聚氨酯[PU],都各有其不同專業施工團隊。

2.浴室、水箱、外牆防水,則是具有防水粉刷技術的土木包工業在施工。

3.專業地下室止漏公司團隊

其相關技術都需要有相關防水前輩的技術傳承,並且加上多年勞力的付出,用汗水去慢慢累積而成,還要有一顆還算堪用的腦袋,不然就像也有很多人,就算做了20年,其能力也只是半調子而已。

因為當時的防水工程公司裡面,都有很多工作人員,分工也很細,所以從學徒到能獨當一面的師傅,通常都要很多年,

加上這3大類的主要材料、用法、細節、應注意事項…等等,可以說是完全不同,差異極大,都各有不同專業技術,因此,一個人通常只會從事某一類的防水,所以大多也只會某一類防水技術與該類別的細節

更別說無法或自己很少動手施作專業防水工程的材料商,又怎會真正了解太多相關技術細節

以自身經歷為例

◎家族是土木包工業,專做公家機關建築物翻修,所以在當兵前,在還沒有什麼可以用在浴室防水的水性防水塗料的年代,我就知道很多傳統防水的作法以及其用意、應具備的防水常識與注意事項

因為是家族,所以能快速得到毫無保留的相關技術與常識,例如:在施工現場,父親或親戚會突然指著甚麼地方,告知這是什麼作用或是這個地方應該如何做.例如滴水線、伸縮縫等等,建築物防水相關,如果是漏水處,就會直接告知此處的漏水是什麼所造成,如何抓漏等等,大多都是與當天工作內容無關

◎退伍後在專業地下室止漏公司,從基礎學起,當地下室蓋到1樓地板時,我們就會開始進場施工,因為當時新建案的現場管理很差,地上到處都是板模,又髒又亂,加上工作中有很多都是苦力活

例如打除漏水點的周遭結構、搬水泥、攪拌止漏水泥類材料等等,我也有多次走路踩到板模上面鐵釘的流血經驗,所以很多年輕人第一天來上班,中午就不見了,因此從我開始工作到離職,我一直都是裡面最幼齒的年輕人

也幸好年輕時肯吃苦,持續在該公司工作多年,而當時都是從結構漏水點直接止漏,很注重如何打除漏水點的周遭結構及其應注意事項與清潔方式,所以我懂漏水點結構處理方法及其止漏方式

總結

*只有在還沒有水性防水塗料,可以滾滾刷刷做在浴室的年代,就在有防水專長的土木包工業工作過,才會知道當時防水相關重點,例如浴室為何要這樣做及其核心意義,

*只有在地下室還沒有出現高壓灌注的止漏方式之前,就在專業地下室止漏公司工作過,才會知道結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處理的方式及其相關細節

再加上防水創業以來,長年堅持親自動手施工,累積足夠經驗之後,因為知道當時浴室防水的重點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再加上只有當時做過該行業一段時間以上,才會知道該行業中某些防水重點及其做法,而其中有些技術與細節,如果沒有他人告知,就像技術斷層一樣,極有可能就算防水做了一輩子,還是不懂也不會

*印象中大約是1990年中左右,台灣地下室出現高壓灌注的止漏方式,漏水點已經不需要打除其周遭結構了,所以後來才從事地下室止漏的人,也越來越難的可以學到此技術了,而其中的有些技術,是真正專業防水不可缺少的[應具備的基本常識觀念]

*早期有傳承的技術,大多都需要從學徒做起,也唯有如此,才能用長年無數勞力與汗水慢慢累積,去真正領悟其核心原理與作用,進而才能懂得如何隨著材料的進步,而改變其工法與時俱進除了以上這些,當時屋頂防水最多的是瀝青油毛氈,再來就是pu聚氨酯以及熱熔與自黏的防水毯,很多都有其專業施工的防水公司也就是說防水最少是3種不同類型的公司,1.土木包工業 2.地下室止漏 3.屋頂各種防水材料施工以及其他防水材料施工,如FRP…等等以上任何一類的防水,都需要多年實際動手施工,還要有點天賦,就像有很多人就算是手把手的教,就算做了十幾年,都還無法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師傅,更別說無法自己動手施工,只能用想像中防水方式的材料商,又哪能了解太多真正的防水應注意事項與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