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地面排水管要盡量高,這是很久以前浴室的作法

浴室地面排水管要盡量高,這是很久以前浴室的作法

因為地磚下方水泥砂層的水源有很多種,在我測漏的經驗中,遇過洗手台壁排的問題、浴缸問題、管道間問題、浴室管線問題、磁磚縫問題,甚至也遇過只是馬桶沒安裝好而已…各種問題,都會讓地磚下方的水泥砂層有水。

如果地面排水管,沒有切與防水層平整,那麼積水的高度,就是等於排水管的高度,浴室經常有潮濕味、霉味,磁磚縫會冒水出來、長黑斑,大多都是因為排水管沒切所造成。

也會造成原本只是小問題,如果排水管有切與防水層平整,本來還可以順利排走,但因為沒切,水排不走,就會隨著積水的高度增加,開始往四周擴散,從磁磚縫跑上來。

這還是最好的狀況,因為積久了,通常就會從門檻下方跑出去,從牆角下面漏到隔壁房間。

所以經常可以看到浴室有漏水的地方,除了管邊、接裂縫漏到樓下浴室,還有很多就是樓下天花板漏水的位置,就是樓上浴室門口前面的走道以及浴室旁邊的房間。

浴室地面排水管要盡量高,這是很久以前浴室的作法,因為以前的防水材料種類很稀少,屋頂防水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瀝青油毛氈

㊣因為沒有水性防水塗料,所以浴室與外牆、水池、魚池…等等,這一類地面以上的防水方式[也就是除了屋頂與地下室],就是抹七里石或是貼磚[小小片]的馬賽克[例如老舊大樓以及中華電信的老建築外牆,幾乎都是貼[小小片]的馬賽克磁磚,以及老公寓的正面,幾乎都會貼二丁掛磁磚,側面則是抹七里石

而屋頂以外有水的地面,就是磨石子地面。例如公寓1樓的門口前面[因為下面是當作防空洞的地下室]或餐廳廚房的地面。可以跟表面層的防水連成一體

因為防水方式,就是抹七里石以及貼磚,所以防水層就是在表面層,這時候的地面排水管,當然一定是盡量高。才可以讓排水管跟防水層連在一起,才可以讓地板上面的水,可以直接流進排水管內,以前的七里石或馬賽克浴缸,通常都不是因為漏水才拆除,而是因為表面局部的馬賽克磁磚有掉落,怕洗澡時皮膚被刮傷。

 

但自從199*年,使用方式變得很簡單的水性防水材與高壓灌注機開始大量出現,所以吸引大量其他職業進入防水施工行業,適逢台灣經濟正在起飛中,新建案與工作都增加很多,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泥作與地下室止漏,這一類比較辛苦的工作,所以我看到泥作的年紀幾乎都偏老,4十幾歲較少,其餘都是5十幾歲6十幾歲

再沒有高壓灌注機的年代,記得某一天的中午,老闆跟我說,台北縣市的地下室止漏,只有他們師兄弟3家公司在做而已,所以在沒有高壓灌注機的年代,我們公司每天都十幾、二十幾的人。

直到某一天老闆突然在中午出現,並跟我說,現在外面已經有高壓灌注機了,後來就有感覺工作變少了。

老闆兩次都是中午出現,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在該公司工作的幾年間,幾乎所有早上來工作的新進年輕人,都在中午休息吃飯時,人就不見了。

結論就是,在還沒有高壓灌注機的年代,就開始從事地下室止漏,並且以後也會繼續從事地下室止漏的人,只有我是2十幾歲,其餘都是4十幾歲5十幾歲,加上老闆說的全台北縣市,只有他們師兄弟3家公司,所以形況應該也是差不多,就是年輕的很少,其餘都是再過十幾年,就開始陸續退休

:先有傳統防水技術,並且一直親自動手施工,使用各種隨著時代進步所帶來的新材料,知道相關材料的特性,並累積到一定程度以上的經歷,才有機會融會貫通,進而與時俱進的將新舊材料、工法,融合在一起。

如上所述,因為真懂傳統防水的人,年紀也都偏老,也有其他工作項目可做到退休,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在新式防水的應用,更別說新式的水性防水材料,從開始出現再到百花齊放,再歷經多次變化,再到了出現玻璃纖維、不織布抗裂網…,還要再經十幾年的時間。所以絕大多數還沒模熟就退休去了

在新式水性防水材料,還沒開始被大量接受使用之前的防水方式,已浴室防水為例。

1.從防水層就是地面的馬賽克磁磚、七里石,這時的防水層,就只有最上面的表面層。

2.又增加了水泥砂層添加防水劑,所謂的防水粉刷。

讓防水層除了原本只依靠馬賽克磁磚、七里石的表面層,又多了中間層的防水粉刷。

到此階段及之前浴室防水的工作。

1.通常都屬於土木包工業的工作,因[土木包工業]都有各自施工專長。所以有一些是真懂,但如果只算當年做[新建案]的[土木包工業],至少有3分之2以上[土木包工業]的防水粉刷,都只能算是騙吃騙喝,甚至還可以看到一桶防水劑加水十幾倍以上,只要水看起來有[白白的]就好。

當然也跟當時很多建商都不太重視防水有關,有一段時間聽到的防水單價低到無法想像。

2.真懂傳統防水方式的地下室止漏公司,當年我們專做地下室止漏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是地下室止漏工作,偶而[極少數]也會接同案場的浴室防水粉刷,停車機坑防水粉刷,當年的浴室防水粉刷施工時,因為知道管邊是防水重點,所以會用防水劑攪拌的水泥砂去壓在管邊,因此防水層不管是只有在表面,還是表面加中間水泥砂層都是防水層,地面排水管都是不能切的。

因為材料商的專業,是把材料賣出去,並不是專業且資深的防水施工者,不會懂太多專業防水細節,無論是哪一家的材料商,幾乎都是說只要用自家的防水材料,滾刷幾次即可。

如果只有賣一種防水材料,就會說只要用這種防水材料即可。如果賣的是分成3種,底、中、面,就會說只要各自滾刷幾次即可[似乎過了30年之後[在得意防水技術教學本還未出版之前],絕大多數的材料商,還是類似一樣的防水施工教學內容,其實就是自己材料的使用說明]

也因為在材料商的廣告之下,讓專業防水似乎都變得很容易,所以吸引很多沒有傳統防水施工技術傳承的其它職業,都使用新式防水材料,機具,成立號稱[專業]的防水公司,開始做著防水工作,來取代原本屬於土木包工業的防水工作,從此防水施工,就開始脫離[土木包工業]的施工項目。

因為當年懂傳統防水的年紀都偏老,而防水施工只會隨著已拿走已有防會碰到傳統防水技術就開始往斷層式滅絕的方向快速前進。

而土木包工業本身的施工細項、種類有很多,所以也不會放太多心思在防水材料的應用。加上新式防水材料,經過多年的發展,又出現很多相關材料,也讓土木包工業,離專業防水施工的距離,開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從高壓灌注機出現之後,才開始從事防水的人,因為大多數都只有材料商,所教的自家材料使用方式。所以就連防水材料的種類與防水方式,都已經出現完全顛覆式的重大改變。

從水泥類變成水性防水塗料,不但完全改變防水材料種類以及防水方式,且已經過了30年,還是不懂得也應該改變工法,去配合新的材料,所帶來新的防水方式。

因為不懂防水最基本的應注意事項、原理、方式、方法。

所以在 得意防水還沒開課之前,在 得意專業抓漏防水技術教學本 還沒出版之前,有很多使用水性防水材料,號稱專業防水的公司,連最基本的高壓沖洗機都沒有,很多基本觀念,應注意事項都不懂。

因為不懂當初為何要這樣做的原因,原理。只能不明事理的有樣學樣,跟著做而已,自然就會一直跟著以前一樣的做法,而不懂改變,甚至還會說以前就是這樣做的,還會說排水管就是要越高越好。

因為有一代傳一代的傳統防水技術傳承,所以30年前,就已經知道管邊是防水重點。30幾年前就已經知道,屋頂外露式南亞防水,視現場形況安裝透氣管,防止防水層凸起、空鼓,…很多很多。

有很多細節技巧,只要沒人說,就算做一輩子也很難可以知道,只能真的遇到問題了,然後一直鬼打牆的重複犯錯,卻不知錯在哪裡,做好了又漏水,卻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所以 得意專業抓漏防水技術教學本的出版,不知道救了多少人,不知道讓多少人,從此少了很多完工後的返修率。

想要讓地磚上面的水,可以直接流進排水管內,水泥砂層的水也可以流進排水管內[簡稱二次排水],如果地磚是硬底或軟底貼法,那麼只要使用2英吋的管邊防水套,配1.5英寸防臭落水頭,就會有2次排水的功能,而且還可以給地磚開孔有一點誤差的空間。

要注意防臭落水頭的長度是否剛好,也就是防臭落水頭的出水口,要在排水管內,如果排水管是有彎頭彎上來,還要注意防臭落水頭是底部出水,還是側面出水,如果是底部出水,注意看一下會不會影響到出水的順暢。

如果地磚是使用騷底的貼法,那就在管邊防水套的上面加一個2次排水件即可。

屋齡30年以上很多室內排水管都是1.5英吋。屋齡不超過30年市內排水管大多都是2英寸。如果浴室排水管會重新配1.5英吋管。那麼最末端彎上來的彎頭,請使用1.5英吋轉2英吋的大小頭,就可以使用2英吋的管邊防水套,配1.5英寸防臭落水頭,就會有2次排水的功能。